把童年还给学生,真的很难
文/武建君
在李镇西老师《北京四中:一个有故事的学校》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:“一出教学楼,刘校长就指着一幅壁画说,这幅画的作者是他们学校的学生。当年这个学校上课画画,被老师发现,老师把孩子请到办公室却没有批评这个孩子,而是送他一本苏联的绘画教材,说不认识的俄文单词你自己去查。孩子由此不但继续喜欢绘画,而且还开始钻研绘画理论,最后成了一名画家。这幅画是他在国际上展出的一个作品,他为了感谢母校,特意献给母校。” 这样的故事本该发生在我们的身边,但却没有发生。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,这样的故事越来越少了。
中国不缺少想要改革的教育,但是真正敢于改革的教师却少之又少,敢于承担责任、敢于承担风险的教师少之又少。
一切改革好像都被加上了一个底线——以不降低班级或学校的升学率为底线。
目前,我们的中小学生缺少“自由”,因为我们不允许学生自由发展,我们不能给学生太多自由的空间。孩子从小学开始,每个夜晚,每个周末,每个节假日我们都给他们“塞满”了厚厚的作业,其理由是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。
孩子个人兴趣,基本上也都是家长和老师强行给予的,如:从小逼着孩子学钢琴,逼着孩子学舞蹈,逼着孩子学画画。
到了初中、高中,为了提高升学率,我们“诱导”学生学美术、学音乐、练体育,以便于能多考几个艺术生,提高一下升学率。
在班级,我们不允许学生干这个、干那个,我们鼓励学生的就是“只要学不死,就往死里学”,孩子们回忆起自己的童年,只有那一堆堆自己永远都不想翻开的课本,和一个个与学习有关的事情......
我们不是不想把“自由”还给学生,而是不敢把自由还给他们。因为他们一旦得到“自由”,我们便会失去“分数”,他们一旦得到“自由”,我们便会“尊严”。
我曾经试探过好多“改革”,但很多时候都会以“担忧”而终止,不是我们不会,而是我们不敢,因为家长不允许,“政策”不允许我们“改革”。
我们的教育改革,真的很难!......
评论